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疾病专题
老年友善
炎炎夏日,很多人都会选择玩水解暑,但是看似清澈透明的水中,实则含有不少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在享受欢乐时光的同时,也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谨防感染。
2025.0801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全球病毒性肝炎报告》,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在中国,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一、乙肝病毒感染危害 ★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 ★ 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通过母婴传播方式在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后,90%以上的感染者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后进而转变为慢性乙肝患者。 ★ 成年期通过血液或性接触感染乙肝病毒后罹患急性乙肝,经治疗后绝大部分能完全康复。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二、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内产生能中和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保护机体免受病毒伤害。 最早的乙肝疫苗是从慢性乙肝感染者的血浆中分离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制备的,因其来源于人的血浆,故称为血源性乙肝疫苗。 我们目前使用的重组乙肝疫苗是将乙肝表面抗原的基因片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插入到酵母或仓鼠卵巢细胞(CHO)的基因组中,以这些细胞为载体,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再经纯化、吸附等工序而制成疫苗。   三、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应按免疫程序实施。 1 新生儿  ★ 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按照免疫程序(0、1、6月龄)完成3剂乙肝疫苗接种,疫苗选择10微克剂量。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妈妈所生的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6小时内,在不同部位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接种后,可以放心进行母乳喂养。 ★ 对于因为各种原因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进行疫苗补种,第1剂次与第2剂次间隔≥28天,第2剂次与第3剂次间隔应≥60天。 2 成人  ★ 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可不筛查乙肝相关指标,按照 0、1、6 月程序实施接种,疫苗选择20微克剂量。 ★ 一般人群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可不检测乙肝表面抗体。但对高风险人群,应在接种最后1剂后1~2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乙肝表面抗体低于10 mIU/mL,应再接种3剂20微克乙肝疫苗,或1剂 60微克乙肝疫苗。 ★ 一般成人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无需加强免疫。 ★ 但对于有持续暴露风险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应每年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乙肝表面抗体降至10 mIU/mL以下,可加强免疫。 四、专家介绍 出诊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 目前我院实行以下预约方式,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北京统一挂号114平台、现场预约等方式挂号预约。                                                    (长按二维码预约挂号) 微信公众号预约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预约  北京114预约平台                           ▶出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当日门诊为准。 ▶为减少人员聚集,请务必按照预约的时间段来院。 ▶进入院区请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排队时请保持安全距离,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后请及时进行手消毒,勿饮食。 ▶凡发烧来院就诊患者需先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 *感谢您对我院相关医疗措施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如您对医疗有任何问题,均可拨打医患办公室电话:010-5963 2272。 门诊电话:010-5963 2129;医院24小时咨询:010-5963 2101。 文章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0730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需要长期输液(例如化疗、静脉营养或反复输血),是否对频繁的静脉穿刺感到困扰?是否担心药物外渗或静脉炎?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种能够显著提高长期输液患者生活质量的“神器”—输液港。 输液港是什么 输液港:全称为植入式中心静脉导管系统, 也称完全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由两部分组成: 1.注射座(港体):一个比一元硬币稍大、扁平的圆形或椭圆形小装置,通常由钛合金或医用塑料制成,非常安全、相容性好。它被完全埋藏在胸壁的皮下组织中,从外面摸得到但基本看不见。 2.导管:一根细长、柔软的硅胶导管,一端连接在港体上,另一端置入上腔静脉,尖端直达靠近心脏的位置。 简单来说,输液港就是一个完全埋藏在皮下的、连接中心静脉的“长期输液门户”。适用人群     适用人群 输液港非常适合需要中长期、反复、高质量静脉通路的患者,尤其是: 1.肿瘤化疗患者:这是常见的使用人群。化疗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港能将药物直接送入大静脉,快速稀释,大大降低静脉炎、药物外渗损伤组织的风险。 2.需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如肠功能衰竭、断肠综合征等。 3.需要反复输血或抽血的患者:如血液病患者。 4.需要长期或频繁静脉输注抗生素的患者:如骨髓炎、严重感染等。 5.外周静脉条件差、难以建立有效输液通道的患者。 显著优点 相比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PICC)或反复扎针,输液港具有诸多优势: 1.保护血管,减少痛苦: 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保护了宝贵的血管资源。 避免化疗药物等刺激性药物对外周小血管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疼痛、硬结、药物外渗甚至组织坏死的风险。 2.感染风险更低: 整个系统完全埋于皮下,与外界隔绝,显著降低了感染风险(尤其是长期使用时)。 日常维护频率低于PICC(通常每月维护一次既可)。 3.生活质量高,活动自由: 隐秘美观:埋于皮下、外观基本看不到,不影响日常着装。 不影响日常生活:置入后可以正常洗澡、游泳(伤口愈合后)、进行大多数运动和活动(需避免剧烈撞击港体部位)。 护理方便:非治疗期间无需特殊护理,只需每月冲管维护一次。 4.使用期限长: 设计使用寿命通常可达数年甚至更久(理论上可达10以上),满足长期治疗需求。只要维护得当、无并发症,可以一直使用。 5.舒适度高: 输液时只需用特殊的无损伤针(蝶翼针)穿刺皮肤和港体隔膜,疼痛感轻微。针头可以固定数天(一般不要超过7天),期间输液无需重复穿刺皮肤。 如何植入?安全吗? 输液港植入是一个微创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如外科医生、介入放射科医生)操作。手术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 1.常见部位:最常用的是前胸壁(锁骨下区域)。 2.手术过程简述: 在预定的静脉穿刺点(如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 将导管通过穿刺点送入目标大静脉(如上腔静脉),并在X光透视下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这是关键步骤)。 在胸壁或上臂皮下做一个小口袋(囊袋),切口仅2-3cm,将港体放入固定。 将导管在皮下隧道走行,连接到港体上。 缝合皮肤切口。 3.安全性: 该手术技术成熟,安全性高。术前医生会评估您的身体状况,术后会密切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气胸、导管异位等)发生率相对较低,医生会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1.术后初期(伤口愈合前):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按医嘱时间换药拆线。 避免植入侧手臂(胸壁植入)或植入侧上肢(上臂植入)过度用力、大幅度活动。 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疼痛、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 2.日常维护(伤口愈合后): 核心:定期冲管、封管!这是保证输液港通畅、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即使不使用,也必须至少每4周(28天)到医院由专业护士进行一次冲管和封管操作。切勿自行操作! 保护港体部位:避免重力撞击、挤压港体区域。女性患者注意文胸带不要过度摩擦港体。 保持皮肤清洁:正常洗澡,避免用力揉搓港体区域皮肤。 自我观察:注意港体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破溃、渗液?有无肩颈部肿胀、疼痛?输液时有无异常感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何时需要拔除 当您不再需要长期静脉治疗,或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拔除: 治疗结束,不再需要。 发生严重且无法控制的感染。 导管堵塞无法再通。 导管破损、断裂、移位无法纠正。 港体周围皮肤坏死或破溃无法愈合。 患者无法耐受或强烈要求拔除。 到达使用寿命或设备故障。 输液港是现代医学为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提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治疗带来的痛苦和风险。如果您符合适用条件,不妨与您的主治医生详细沟通,了解它是否适合您。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工具,能让您的治疗之路走得更顺畅、更舒适。 定期维护是保障输液港长期安全使用的关键!请务必遵医嘱按时回院进行冲管封管。   综合外科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综合外科现配备西门子先进DSA设备,累计完成输液港置入术200余例,技术成熟度达国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010-59632165 / 18001389912。  
2025.0721
炎炎夏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高温并非仅仅是体感上的不适,它会通过多种生理机制显著影响血糖水平,导致血糖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一些看似平常的夏季习惯,也可能在不经意间让血糖失控。        01    夏季高温如何影响血糖? ■激素波动与吸收加速 高温作为应激源使糖皮质激素等与胰岛素拮抗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可能较前升高。高温导致血管扩张,皮下血流增加,对于皮下注射胰岛素患者,胰岛素吸收速率可能提高,增加低血糖风险。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天气炎热,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造成脱水,可致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糖检测值假性升高。同时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血钠、血钾丢失,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饮食结构失衡 气温升高,往往食欲降低,进食量减少,可能出现血糖偏低。同时夏季时令瓜果较多,大量食用水果或高糖冷饮、啤酒会出现血糖的升高。   ■活动量减少 炎热天气使人不愿外出活动,能量消耗降低,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情绪与睡眠干扰 高温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引发焦虑、急躁情绪,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同时,高温干扰深度睡眠,睡眠质量下降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          02    警惕!夏季五个    易被忽视的血糖“陷阱”习惯‌   ■忽视睡眠质量与环境: 夏季炎热、昼长夜短易导致熬夜、睡眠质量差(如睡眠浅、中断多),干扰血糖调节。此外,夜间出汗多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延误发现和救治。    应对策略 创造凉爽舒适的睡眠环境,最佳睡眠温度24~26℃。 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定时通风。 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高度警惕夜间低血糖,尤其是出汗多伴夜梦多时,务必检测夜间血糖。   ■放任情绪焦躁失控: 夏季容易焦躁,加上血糖忽高忽低更是雪上加霜,糖尿病患者容易情绪失控。    应对策略 糖尿病患者一定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多与人交流沟通缓解压力,必要时请专科医生协助。   ■补水不及时、方式不当:‌ 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渴中枢反应迟钝,等到感觉口渴时身体往往已严重缺水。 饮用含糖饮料、碳酸饮料、浓茶、浓咖啡或酒精饮品会直接升高血糖或引起脱水。        应对策略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最好选用白开水,循序渐进、少量多次饮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每日应喝7-8杯水(1500-1700ml),这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除外。   ■卫生松懈与防护不足: 糖尿病患者本身易发生感染(皮肤、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而感染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主要诱因。夏季出汗多、皮肤暴露多、蚊虫滋生、食物易变质,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应对策略 定时洗澡、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格外注意食品卫生,严防急性胃肠炎(可诱发应激性高血糖及并发症)。 做好防蚊虫措施,避免叮咬;若被叮咬,切忌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擅自减药或停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夏季食欲下降,担心继续用原来的药量会造成低血糖,便擅自减少药量甚至停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很可能使血糖产生很大的波动。如果自行改变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会人为地造成血糖波动,使病情加重。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能诱发糖尿病急病并发症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应对策略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切不可贸然停药!           03    夏季饮食调整    规律为主,拒绝诱惑‌ 夏季炎热,人们食欲不佳,可能出现日间进食量少,但增加了夜宵。规律饮食打乱之后可能需要调整降糖方案。夜宵往往都是小吃,啤酒、花生、毛豆、羊肉串……且边吃边聊,不知不觉会饮食过量。放飞了自我,血糖也一路飙升。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同时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选择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低糖)、全麦面包等,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 同时,要拒绝冰激凌和高糖饮料的诱惑,建议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比如无糖酸奶、豆浆等,既解渴又安全。      04    高温天气下    胰岛素保存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蛋白质激素,对温度敏感(怕冷也怕热): 未开封胰岛素:‌ 需避光冷藏于2~8℃冰箱(勿与食物接触),可保存至有效期。 已开封胰岛素:‌ 只需置于30℃以下、阴凉的室温环境(无需再放入冰箱),通常可保存4~6周(具体看药品说明书)。   ❌禁忌 禁止冷冻!冷冻会永久破坏胰岛素,解冻后不可再用。   特殊场景注意 ■车辆存放:夏天车内温度极高,切勿将胰岛素留在车内。 ■外出携带:乘飞机时,胰岛素必须随身携带(不可托运,行李舱温度过低)。高温环境下可使用冷藏袋降温,但需包裹好冰包或者冰袋,避免胰岛素直接接触冰块导致局部过冷失效。同时要避免剧烈震荡。  
2025.0711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的静脉通路选择。它通过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后置入一根导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化疗或输入粘稠药物(如脂肪乳、白蛋白、血浆等)的患者,降低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并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 优势 长留置时间:最长可在体内留置一年,减少频繁穿刺带来的不适。 安全便捷:适用于输液、输血及高渗透性药物,降低外周血管刺激。 改善生活质量:保证按计划、准确无误地接受治疗。        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清洁干燥:请勿擅自撕下贴膜,发现问题及时请护士更换。 适度运动:可进行日常活动,但应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 淋浴注意:淋浴前缠绕保鲜膜,防止水进入导管。 定期维护:每7天冲管、更换贴膜和肝素帽,首次置管24小时后需更换敷料。 观察异常情况:如发现发红、疼痛或肿胀,需联系医生。        置管术后当天的护理要点 手臂抬高:术后当天保持穿刺侧手臂抬高,避免用力。 压迫穿刺点:术后需对穿刺点进行30分钟压迫,防止出血。 适度运动:4小时后可进行手部功能运动,例如: *手指运动:五指伸屈和握拳,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手腕运动:上下活动手腕,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握拳运动:握拳5秒,慢慢松开,20-30次为一组,每日3-4组。        置管术后24小时的注意事项 敷贴更换:术后24小时内护士常规更换敷贴,之后每周一次。 握拳运动:继续进行握拳运动,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力度。        置管后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压迫手臂:平躺或侧卧时朝未置管侧手臂方向。 穿衣服时注意:穿衣时先穿置管侧手臂,脱衣时先脱未置管侧。 淋浴注意:可淋浴但避免盆浴,淋浴前做好防水措施。 适度家务和运动:可做一般家务和轻度运动,但避免重物和剧烈活动。 避免血压测量:请勿在置管侧手臂测量血压。        PICC门诊 时间:周一至周五 08:00-11:30;13:30-17:00(节假日除外)。 地点: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南区综合楼综合内科门诊。 联系电话: 北区:5963 2128 南区:5929 8900
2025.0711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