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急危重症护理水平和团队急救能力,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护理部于2025年8月1日下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急危重症护理管理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深化专业内涵·提升急救能力”为主题,聚焦前沿理念与实践难点,邀请了多位护理领域的专家分享经验,同时为院内护理骨干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论坛由护理部副主任孙彩丽主持,共吸引了70余名骨干护士参会,现场气氛热烈。 专家分享:聚焦前沿,启迪实践 论坛特别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刘芳护士长和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赵丽新护士长进行主题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刘芳护士长 刘芳护士长以《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为题,深入阐述了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案的评估、制定和实施管理,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她强调,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还对重症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赵丽新护士长 赵丽新护士长则围绕《多学科协作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护理配合》展开分享,详细探讨了急救场景下多学科团队(MDT)高效协作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她结合实际案例,着重解读了护理人员在MDT中发挥的协调、沟通和执行能力的作用,为我院急危重症救治流程的优化提供了宝贵借鉴。 院内骨干:实战经验,多维分享 本次学术交流充分展现了我院护理团队在急危重症领域的专业积累与实践探索。来自急诊、重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护士长分享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与实践经验: 急诊科李春燕护士长汇报了《基于“创伤救治中心”模式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探索及实践》,详细介绍了我院在创伤中心建设背景下,优化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评估、高效转运及多科协作流程的实践成果与思考。 神经外科张伯娜护士长以《当脑出血遇上“连锁反应”——1例危重病历的并发症攻坚战》为题,详尽复盘了一例复杂脑出血患者并发多系统问题的护理过程,展示了团队如何通过预见性护理、精细化监测与多学科协作成功应对挑战。 神经内科刘晓君护士长分享了《从“战场”到“重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系统阐述了该类危重患者在急性期生命支持与稳定期功能康复阶段的全程护理策略与关键节点把控。 重症医学科李愿护士长作了《1例主动脉夹层A型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护理经验总结》报告,总结了大血管手术后严重切口感染的观察要点、处理流程及精细化护理措施,为同类复杂并发症的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重症医学科尹军副护士长汇报了《“筑牢呼吸、健康防线”——1例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康复护理》,重点介绍了针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估、个性化肺康复方案制定与实施成效。 热点探讨:答疑解惑,共同进步 在交流答疑环节,与会护理人员围绕重症营养支持的实施细节、多学科协作的痛点、复杂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策略等热点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深入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了对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 总结展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总结发言中,护理部宋双凤主任表示,本次学术论坛紧扣“深化专业内涵,提升急救能力”的主题,不仅学习了专家们的前沿理念和成熟经验,也展示了我院护理团队扎根临床一线的宝贵实践成果。她强调,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性强、责任重大,全体护理人员要将本次论坛的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护理服务,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未来之路:推动护理水平迈向新台阶 本次学术论坛为护理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知识与经验的共享与传播,为我院护理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护理团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专业认识,在实践交流中汲取了宝贵经验。 未来,我院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培训,推动护理团队不断精进,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期待在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急危重症护理水平迈向更高台阶,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