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疾病专题
老年友善
11月7日进入立冬,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阳气开始闭藏,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做准备。立冬后养生保健要警惕3类疾病,注意5个要点,有助大家健康过冬。
2025.1106
老年人多病共存需要多种药物治疗,以用药数目来定义多重用药可能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建议将临床使用无适应症的药物称为多重用药。 临床上多重用药的主要原因: 1)共病患者多科就诊,多位医师开药而无用药协调者(药师、老年病医师及全科医师); 2)以往就诊医师开的对症药物未及时停药,一直应用至今; 3)患者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通便药等; 4)处方瀑布(处方极联),由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表现与疾病极其相似,极易误诊。一旦ADR被误为新的医疗问题而开具新药,新药又导致ADR再开新药,以致用药越来越多,如同瀑布一样启动一系列ADR。     多重用药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医师、制度等方面。 1)就患者而言,高龄、低体重、≥6种慢性病、肌酐清除率(Ccr)<50ml/min、日常生活能力(ADL)受损、>9种药物、每日服药≥12剂、高危药物、有ADR史均为危险因素。 2)就医师而言,老年药理学知识缺乏、乐意开新药、不愿意停药均为危险因素。 3)从制度考虑,保健医疗提供者增加访问次数、药房数量增加、药物种类增加、药物市场快速增长均为危险因素。 多重用药常通过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ADR,老年人ADR表现各种各样,但较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精神症状(抗胆碱能药、抗抑郁药、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等); ②低血压、头晕(降压药、抗精神病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③急性肾衰竭(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等); ④跌倒(苯二氮草类、降压药、抗精神病药等); ⑤便秘(阿片类、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等); ⑥尿失禁、尿潴留(三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物、袢利尿剂等); ⑦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粘菌素等)。 ADR已构成大多数老年综合征的三大原因之一,最终导致老年人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同时使用2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概率为6%,同时使用5种药物可达50%,同时使用8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概率为100%。虽然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并非都引起ADR,但这种潜在的风险无疑是增加的。 2)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可发生于体内所有过程。例如,硫糖铝使环丙沙星吸收减少,抗感染作用降低;呋塞米使华法林从蛋白结合型变为游离型,抗凝作用增强;沙丁胺醇与B受体阻滞剂联用,可使前者扩张支气管作用下降;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用药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多重用药则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①资源浪费:老年人使用一些不必要药物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启动处方瀑布引起一系列ADR,造成更大浪费; ②依从性下降:由于用药种类多、用量用法不同及其自身原因,导致50%~70%老年人不按医嘱用药,表现为漏服、错服或重服,最终治疗无效和发生ADR。因此,减少用药种类和简化方案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③发病率/死亡率增加;多重用药通过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ADR,这不仅使老年人发病率增加,现已成为老年人住院的第三大原因;而且使老年人死亡率增加,药源性死亡占住院死亡的11%~20%,老年人占药源性死亡的51%。
2025.1106
第一期:你的肺,真的“够用”吗?——肺功能检查不容忽视!   引言: “量血压”已成为很多人日常健康监测的一部分,但你是否知道,肺功能的检查同样重要?6月27日是世界肺功能日,美国胸科协会主席曾公开呼吁:“公众要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钟南山院士也提出倡议:建议将肺功能检查列为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 你上一次关注自己的呼吸是什么时候? 一、什么是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收集与分析,评估肺部通气、换气功能的一系列检查。它不像抽血或影像检查那样“直接”,却是评估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测量气体的容量、流速、压力等参数,医生可以客观地了解你肺部的“工作状态”,判断是否存在“隐性”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为什么肺功能检查值得你重视? 很多呼吸道疾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气促、咳嗽、咳痰时,肺功能可能已经明显受损。而肺功能检查能帮助实现: 早期发现隐匿性疾病(如慢阻肺、哮喘); 评估健康状况,尤其是长期吸烟、接触油烟或粉尘的人群; 指导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如调整用药、评估疗效; 术前评估,预测手术及麻醉风险; 职业健康鉴定,判断是否因工作环境导致肺功能下降。 可以说,一次肺功能检查,就是对呼吸系统的一次“全面摸底”。 三、哪些人应该来做肺功能检查? 如果你属于以下任何一类人群,建议尽早安排一次肺功能检查: 年满40岁,尤其是有吸烟史(包括被动吸烟)、长期接触油烟或生物燃料; 已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经常咳嗽、气短、咳痰,原因不明; 工作环境中粉尘、烟雾较多; 准备做外科手术,尤其是胸部或上腹部手术; 家族中有哮喘或其他遗传性肺疾病患者。 四、肺功能检查安全吗? 很多人担心:“吹气检查会不会交叉感染?”“会不会很难受?” 请放心,肺功能检查是无创、安全、便捷的。检查中使用一次性口含嘴和细菌过滤器,房间具备独立新风系统并每日消毒,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你只需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完成几个呼吸动作,整个过程通常十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少数人可能会在检查后暂时感到气短或头晕,休息片刻即可缓解。极少数肺大泡患者存在气胸风险,但医生会在检查前进行评估,确保安全。 图1 肺功能检测仪   图2  一次性细菌过滤器,一次性口含嘴     下期预告: 你是否好奇——肺功能检查具体有哪些项目?“肺活量”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项,还有弥散功能、气道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等这些听起来专业又陌生的项目,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哪些人需要做?…… 下一篇我们将详细解读《肺功能检查项目指南》,教你看懂检查单背后的健康信号。敬请期待!
2025.1106
  第一期:无声的预警:认识中老年脊柱骨折 人体的脊柱如同房屋的顶梁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连接而成,不仅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还保护着重要的脊髓神经。许多人认为骨折必定源于严重外伤,但对中老年人来说,情况可能大不相同。 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尤其好发于胸腰段。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的矿物质会悄然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骼的抗压能力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轻微的外力——比如不小心坐倒在地、弯腰提重物,甚至剧烈的咳嗽——都可能使椎体逐渐被挤压,形成压缩性骨折。这也是许多老年人出现身高变矮、驼背加重的重要原因。 此外,某些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也会让骨骼变得脆弱,更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如果您或家中的长辈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关注: 没有明显外伤,但腰背部持续疼痛,尤其在翻身、起床时加重。 身高较年轻时明显降低(超过3厘米),或驼背程度日益加重。 轻微活动后即感到背部不适,休息后仍不缓解。 这些可能是脊柱发出的"求助信号"。建议尽早就医,通过X光、CT或骨密度等专业检查明确原因。早期发现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下期预告:为什么有些人格外容易发生脊柱骨折?哪些疾病和习惯正在悄悄"掏空"您的骨骼?敬请关注第二期《这些因素正让您的骨骼悄悄变脆》。
2025.1105
肌少-骨质疏松症管理 肌少-骨质疏松症(osteosarcopenia)是指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并存的情况,全球的总患病率为18.5%,而中国的患病率高达19.8%。老年人、女性和营养不良者是高风险群体。在管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应关注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损失对骨骼的影响,旨在增加肌量和肌力,从而提高骨密度,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因此,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改善老年人的营养和规律运动已成为基础措施。 管理措施 蛋白摄入:对于未合并慢性肾病等特殊情况的老年人,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0-1.2g/kg体重。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或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推荐摄入1.2-1.5g/kg体重的优质蛋白。 维生素D与钙剂:基础于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状态及血钙水平,建议在增加日晒与优化饮食的基础上,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这种补充方法的安全性高,其对改善骨密度、防止跌倒和骨折的益处大于高钙血症和肾结石等副作用的风险。 益生菌:适当地补充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肠道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减缓骨量丢失,延缓或控制骨质疏松的发展。 运动:适度的抗阻和有氧运动可维持和改善骨骼与肌肉的结构与功能,是防治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减少跌倒与骨折风险的基础。老年人应合理选择运动类型、方式、频率、强度与时间,确保运动的安全与有效性。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2次、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太极拳等传统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适合跌倒风险较高的老年人。 老年医学科简介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老年医学科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骨干,承担着临床诊疗和老年疾病研究及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我科是医院重点发展科室,分别设病房和门诊,是集临床、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标准化科室,按照医院强专科、优综合要求,本着“一切以病人的需求为中心,服务之上”的原则及“质量建设、人才立科”的宗旨进行学科建设,谋求发展。 专家简介 刘世刚,主任医师,原赤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8:00-11:30 出诊地点: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南区综合楼门诊 吴涛,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疾病诊治,特别对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及电子支气管诊疗技术有较深造诣。现任:第十届全军呼吸专业委员会感染组、介入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内镜分委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8:00-11:30 出诊地点: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北区 诊疗范围 老年医学科主要收治各种常见老年基础类疾病及其他急、慢性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包括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肿瘤晚期维持治疗等,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配置,充满人性化的服务,优良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各层次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室技术特色优势 开展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病整体护理及评估(失能、压疮、营养及跌倒评估)、老年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老年多种疾病整体个体化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评估与治疗、老年静脉血栓防治技术、老年营养支持技术、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技术、复杂病人中长期照料技术等。 科室咨询电话:(010)59632155 / 18001389910         供稿:老年医学科 摘自:《原发性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2025)》-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 编辑:医院办公室
2025.1022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