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的发展,胃肠道早期癌症的治疗已成为消化内镜室的常规手段。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消化内镜室将这种精准与微创手术的优势扩展到结肠侧向发育型腺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 LST)的治疗领域,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我院消化内镜室在胃部ESD手术的细致剥离和食管ESD手术的精准操作中,始终秉持“最小创伤、最大获益”的理念,努力让患者在保留器官的前提下,避免开腹手术的痛苦。如今,针对结肠LST,同样采用ESD技术,在内镜下即可完成肿瘤的完整切除,更加精准地守护肠道健康。 患者案例 近期,我院消化内镜室接诊了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距肛缘18cm处可见一约1.8x1.5cm的侧生型隆起病变,表面颗粒状。NBI检查显示腺体结构轻度紊乱,微血管网尚规则。经过麻醉科杨阳医师的协助,消化内镜室李兰顺主任医师和王龙副主任医师带领护理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内镜下结肠侧向发育型腺瘤的粘膜下剥离(ESD)术。 手术过程中,首先对病变进行标记,并注射液垫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然后,使用切开刀围绕腺瘤进行粘膜切开,边止血边逐步剥离粘膜。经过团队的努力,肿瘤得以完整切除。最后,仔细检查创面并彻底止血后,使用止血夹封闭创面,手术圆满成功。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与止血药,经过4天的住院治疗顺利出院。 特点与风险 结肠侧向发育型腺瘤(LST)是一类源于结肠粘膜的平坦病变,主要沿粘膜面向表面生长。患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腺瘤的逐渐增大,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黑便等症状,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腹痛和贫血。 研究发现,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和高脂饮食等因素均显著增加腺瘤的发生及癌变风险。腺瘤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风险越高。据文献报道,50%-80%的结肠癌由腺瘤发展而来。由于LST的癌变潜力明显高于普通腺瘤,因此,5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一旦发现LST,应及时选择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进行完整切除。如果腺瘤较大并显示出侵及肌层或恶变风险,外科手术切除则是必要的选择。 ESD技术的优势 内镜下ESD技术在LST治疗中的优点包括: 手术创伤小,能够实现整块病灶切除,病理评估更准确。 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降低医疗费用。 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是对生命健康的深刻守护。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消化内镜室始终致力于以微创技术为基础,为您的消化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我们将继续努力,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优质的服务结合,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兰顺 医学硕士 主任医师 教授 原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内镜中心主任,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治40余年,尤其擅长消化系统内镜与气管镜诊治工作。擅长技术: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科治疗,内镜下取除消化道各种异物、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切除消化道息肉与平滑肌瘤、消化道良性狭窄扩张术、消化道恶性狭窄梗阻支架置入治疗、消化道粘膜切除术( EMR )治疗癌前病变、消化道粘膜下剥离切除术( ESD )治疗早期癌、支气管镜下取除呼吸道异物、治疗呼吸道出血、治疗化脓性肺炎、支架置入治疗呼吸道恶性狭窄等技术。在职期间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5项,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科室诊疗范围 :无痛、普通胃肠镜检查;消化道出血镜下止血;内镜异物取出术;胃肠镜早癌筛查检查;老年胃肠病;胃肠黏膜染色 胃、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经内镜空肠管置入术。 陆续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及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科室拥有三甲医院专家检查治疗,技术娴熟,精益求精。通过这些先进的设备、专业的团队和优质的服务消化内镜室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 咨询电话:010-5963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