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骨质疏松症管理
肌少-骨质疏松症(osteosarcopenia)是指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并存的情况,全球的总患病率为18.5%,而中国的患病率高达19.8%。老年人、女性和营养不良者是高风险群体。在管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应关注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损失对骨骼的影响,旨在增加肌量和肌力,从而提高骨密度,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因此,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改善老年人的营养和规律运动已成为基础措施。


管理措施
蛋白摄入:对于未合并慢性肾病等特殊情况的老年人,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0-1.2g/kg体重。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或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推荐摄入1.2-1.5g/kg体重的优质蛋白。
维生素D与钙剂:基础于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状态及血钙水平,建议在增加日晒与优化饮食的基础上,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这种补充方法的安全性高,其对改善骨密度、防止跌倒和骨折的益处大于高钙血症和肾结石等副作用的风险。
益生菌:适当地补充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肠道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减缓骨量丢失,延缓或控制骨质疏松的发展。
运动:适度的抗阻和有氧运动可维持和改善骨骼与肌肉的结构与功能,是防治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减少跌倒与骨折风险的基础。老年人应合理选择运动类型、方式、频率、强度与时间,确保运动的安全与有效性。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2次、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太极拳等传统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适合跌倒风险较高的老年人。

老年医学科简介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老年医学科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骨干,承担着临床诊疗和老年疾病研究及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我科是医院重点发展科室,分别设病房和门诊,是集临床、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标准化科室,按照医院强专科、优综合要求,本着“一切以病人的需求为中心,服务之上”的原则及“质量建设、人才立科”的宗旨进行学科建设,谋求发展。
专家简介

刘世刚,主任医师,原赤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8:00-11:30
出诊地点: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南区综合楼门诊

吴涛,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疾病诊治,特别对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及电子支气管诊疗技术有较深造诣。现任:第十届全军呼吸专业委员会感染组、介入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内镜分委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8:00-11:30
出诊地点: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北区
诊疗范围
老年医学科主要收治各种常见老年基础类疾病及其他急、慢性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包括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肿瘤晚期维持治疗等,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配置,充满人性化的服务,优良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各层次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室技术特色优势
开展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病整体护理及评估(失能、压疮、营养及跌倒评估)、老年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老年多种疾病整体个体化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评估与治疗、老年静脉血栓防治技术、老年营养支持技术、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技术、复杂病人中长期照料技术等。
科室咨询电话:(010)59632155 / 18001389910
供稿:老年医学科
摘自:《原发性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2025)》-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
编辑:医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