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科普丨老年人用药“避坑指南”:什么是多重用药?
作者:老年医学科 编辑:医院办公室 时间:2025.11.06

老年人多病共存需要多种药物治疗,以用药数目来定义多重用药可能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建议将临床使用无适应症的药物称为多重用药

01.png

临床上多重用药的主要原因:

1)共病患者多科就诊,多位医师开药而无用药协调者(药师、老年病医师及全科医师);

2)以往就诊医师开的对症药物未及时停药,一直应用至今;

3)患者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通便药等;

4)处方瀑布(处方极联),由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表现与疾病极其相似,极易误诊。一旦ADR被误为新的医疗问题而开具新药,新药又导致ADR再开新药,以致用药越来越多,如同瀑布一样启动一系列ADR。

 

02.png

 

多重用药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医师、制度等方面。

1)就患者而言,高龄、低体重、≥6种慢性病、肌酐清除率(Ccr)<50ml/min、日常生活能力(ADL)受损、>9种药物、每日服药≥12剂、高危药物、有ADR史均为危险因素。

2)就医师而言,老年药理学知识缺乏、乐意开新药、不愿意停药均为危险因素。

3)从制度考虑,保健医疗提供者增加访问次数、药房数量增加、药物种类增加、药物市场快速增长均为危险因素。

微信图片_2025-11-06_160734_850.png

多重用药常通过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ADR,老年人ADR表现各种各样,但较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精神症状(抗胆碱能药、抗抑郁药、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等);

②低血压、头晕(降压药、抗精神病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③急性肾衰竭(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等);

④跌倒(苯二氮草类、降压药、抗精神病药等);

⑤便秘(阿片类、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等);

⑥尿失禁、尿潴留(三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物、袢利尿剂等);

⑦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粘菌素等)。

04.png

ADR已构成大多数老年综合征的三大原因之一,最终导致老年人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同时使用2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概率为6%,同时使用5种药物可达50%,同时使用8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概率为100%。虽然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并非都引起ADR,但这种潜在的风险无疑是增加的。

2)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可发生于体内所有过程。例如,硫糖铝使环丙沙星吸收减少,抗感染作用降低;呋塞米使华法林从蛋白结合型变为游离型,抗凝作用增强;沙丁胺醇与B受体阻滞剂联用,可使前者扩张支气管作用下降;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05.png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用药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多重用药则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①资源浪费:老年人使用一些不必要药物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启动处方瀑布引起一系列ADR,造成更大浪费;

②依从性下降:由于用药种类多、用量用法不同及其自身原因,导致50%~70%老年人不按医嘱用药,表现为漏服、错服或重服,最终治疗无效和发生ADR。因此,减少用药种类和简化方案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③发病率/死亡率增加;多重用药通过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ADR,这不仅使老年人发病率增加,现已成为老年人住院的第三大原因;而且使老年人死亡率增加,药源性死亡占住院死亡的11%~20%,老年人占药源性死亡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