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疾病专题
老年友善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一环,但不同剂型的药物在服用时有着各自的讲究。用错了可能不仅影响疗效,甚至还会带来健康风险。接下来,我们将为您梳理常见的口服药剂型及其正确使用要点,帮助您安全用药。 一、片剂   普通片剂 服用方法:用温开水送服,可以掰开或研碎后服用,但不建议随意改变剂型。 分散片 服用方法:可以直接用水送服,或将药片溶解在温开水中后服用。 缓释片 服用方法:用温开水整片吞服,不能嚼碎或碾碎。缓释片设计为在特定介质中缓慢释放药物,延长药效。 控释片 服用方法:必须整片吞服,绝对不能掰开、嚼碎或碾碎。控释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恒速释放药物,确保稳定的药效。 肠溶片 服用方法:用温开水整片吞服,以防药物在胃内失效或刺激胃黏膜。 泡腾片 服用方法:按照说明书标注的水量,用凉开水或温水溶解,待气泡消失后再饮用。不可直接服用或口含。 舌下片 服用方法:将药片放在舌下含服,控制在5分钟内,期间避免移动药片、吸烟、进食或咀嚼口香糖。含服后五分钟内不宜吃东西、漱口或饮水。 咀嚼片 服用方法:在口腔内充分咀嚼后,用水送服。通常用于中和胃酸的药物,建议在餐后1-2小时服用。 二、胶囊剂   普通胶囊 服用方法:用温开水整粒吞服,绝对不能研碎或打开。 缓释胶囊 服用方法:整粒用温开水吞服,不能研碎或打开。 软胶囊 服用方法:如维生素AD软胶囊或藿香正气软胶囊可以直接咀嚼服用。如果不能咬开,可以将胶囊打开,用温开水送服。 三、其他剂型   颗粒剂 服用方法:用适量温开水溶解后服用。 口服液 服用方法:使用前需摇匀,然后按规定剂量服用。 滴剂 服用方法:可直接口服或按说明书要求使用,部分滴剂可直接含于舌下。   了解不同药物剂型的服用注意事项,能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保障您的用药安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您的医生或药师。保持健康,从科学用药开始! 药剂科咨询电话:010-5963 2246
2025.0610
近年来,随着健康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CT影像中发现了肺结节。很多人因此感到恐慌,认为这意味着自己可能得了肺癌。其实,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科学认识肺结节及其管理,对于我们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一、肺结节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在CT影像中呈现的直径≤3cm的类圆形阴影,且不伴有肺不张或胸腔积液。   2. 检出率增高并不意味着肺癌增多! 研究表明,约95%的肺结节为良性,如炎症、结核、淋巴结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高分辨率CT的普及(能够检出1-2mm的微小病灶)与公众体检意识的提升。 二、如何科学应对肺结节?   对于首次发现肺结节,建议遵循“三看原则”:   1. 看大小: 低危(<6mm):无需过度焦虑,医生通常建议年度随访。 中高危(≥6mm):需结合形态、生长速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及时就医咨询。 2. 看形态: 若结节呈现分叶、毛刺或胸膜牵拉,恶性风险较高; 较为光滑的边界和钙化现象,良性可能性大。 3. 看变化: 若结节在短期内(3-6个月)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需警惕恶性可能; 若结节在长期(2年以上)保持稳定,良性概率较高。 4. 分层管理 根据国内外指南,肺结节的管理建议如下:   实性结节(<6mm)无需常规随访(吸烟者除外); 实性结节(6-8mm)需进行6个月随访CT,无变化则可转为年度复查; 实性结节(>8mm)需进行3个月随访,或考虑PET-CT/穿刺活检; 磨玻璃结节(纯GGO)建议年度CT随访,若持续存在可延长至2年。 三、电子支气管镜:精准诊断的“侦察兵”   1. 何时需要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高危结节(形态可疑或随访中进展)需进行病理确诊的患者,以及中央型肺结节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或无法耐受穿刺及手术的老年患者,应考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2. 技术升级:更加精准、安全的检查 导航支气管镜:电磁导航(GPS定位)可精准定位外周小结节(<2cm),诊断率提升至70%-80%。虚拟导航(CT三维重建)则无辐射规划路径,并结合超声探头实时引导。 超声支气管镜(EBUS):通过支气管壁探查纵隔淋巴结,并同步活检。 机器人辅助技术:通过机械臂操控,减少操作盲区,适用于复杂的解剖位置。 四、给患者的建议   理性看待: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随访观察是大多数患者的首选策略。 科学随访: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间隔进行复查,避免过度检查或延误。 戒烟防癌:吸烟者肺结节的恶性风险增加3-5倍,戒烟可显著降低风险。 技术选择:对于高危结节需病理确诊时,优先选择导航支气管镜等微创手段。 “肺结节是CT写给身体的‘提醒信’,而非‘判决书’。”在精准医学的时代,电子支气管镜让诊断“既准又温柔”。 行动呼吁: 40岁以上吸烟者及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 一旦发现肺结节,请及时前往呼吸科或胸外科专病门诊制定个体化方案。
2025.0531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上班族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繁忙的日程,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快餐外卖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选择,加上一包辣条的加餐,让我们在忙碌的工作后,回到家中一躺,就沉浸在了沙发和电子设备的“班味”中。然而,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维持身体机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在即将到来的“全民营养周”之际,我们邀请您和我们的营养师一同去去“班味”,关注自己的饮食与生活方式。 班“味”来源 1. 饮食不规律 许多上班族因为工作繁忙,常常忽视早餐,午餐匆忙应付,晚餐又吃得过晚或过量。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仅扰乱了胃肠的正常生物钟,还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超重肥胖等健康问题。   2. 营养摄入不均衡 快餐与外卖的依赖:为了节省时间,快餐和外卖成为了很多上班族的日常选择。这类食物通常油脂、盐分和糖分含量较高,而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往往不足,导致营养失衡。 食物种类单一:一些上班族的饮食结构相对单一,主食多为精制米面,缺乏全谷物,蛋白质主要来自肉类,豆类和鱼类的摄入较少,导致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无法满足。   3. 缺乏运动 长时间的久坐工作使得上班族的身体活动量大幅减少。缺乏运动不仅减缓了身体的代谢,还增加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风险,同时也可能引发肌肉力量下降和骨骼健康问题。   4. 长期熬夜 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许多上班族常常熬夜。熬夜不仅干扰生物钟,还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和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饮食调整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应摄入多种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确保每餐有适量的主食,尝试粗细搭配,建议一次性准备几天的杂粮米饭,方便储存和食用。   2.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水果。尽量保证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果汁不应替代新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也是丰富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3.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这些食物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每餐可摄入大半个巴掌大小的肉类,适量的蛋类及瘦肉,避免过量导致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4.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高盐饮食可能增加高血压的风险,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内。应尽量减少加工食品,烹饪时控制油盐用量,推荐使用植物油。   食谱示例: 早餐:燕麦粥(30克) + 水煮蛋(1个) + 苹果(1个) + 牛奶(250毫升)。   午餐:糙米饭(100克) + 香煎鸡胸肉(100克) + 清炒时蔬(200克) + 番茄豆腐汤(番茄100克,豆腐50克)。   晚餐:玉米半根 + 虾仁炒冬瓜(虾仁50克,冬瓜200克) + 清炒豆苗(150克) + 小米粥(30克)。     生活方式调整   1.有氧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帮助保持健康体重。   2.力量训练 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锻炼全身主要肌肉群,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可以在办公室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   3.增加日常活动量 减少久坐时间,每坐一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规律作息 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相同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   5.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以提高睡眠质量。   6.适当摄入助眠食物 摄入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坚果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上班族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和高效工作的基石。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的心理调适,我们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重视健康,从日常饮食和生活细节入手,为健康投资,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工作与生活的挑战。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每一天的工作与生活中,享受健康带来的美好人生!
2025.0525
1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