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疾病专题
老年友善
2025年3月4日是第11个“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 世界肥胖日旨在提高全球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肥胖及其相关疾病。肥胖问题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健康知识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BMI     腰围 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可根据腰围直接判定。                   认清肥胖的危害 肥胖目前是200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万病之源!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称,肥胖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风险点之一。   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   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   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个人如何改善超重和肥胖状况?   改善超重和肥胖状况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改善方法: 1、合理膳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每日热量摄入应低于消耗量,制定个性化食谱。均衡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2.调整饮食结构 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等。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等,以满足身体需求。   3.增加运动量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增加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等,以提高基础代谢率。 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起身活动,增加日常活动量。   4.改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减少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心情愉悦,减轻压力,避免情绪性进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304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就像一颗“颅内*”,一旦引爆,将给大脑带来毁灭性的冲击。即使幸存,患者也可能面临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更好地了解脑出血及其预防方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脑出血:并非“老年病”,年轻人也要警惕! 许多人误以为脑出血是“老年病”,但近年来,脑出血的发病率在年轻人中逐渐上升。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年轻人脑出血的潜在诱因。因此,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提高警惕,关注脑健康。 脑出血的“罪魁祸首”是谁?   脑出血的病因复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和变脆,易于破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2.脑血管畸形   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结构异常,容易出现破裂出血的情况。 3.血液疾病   例如白血病、血友病等,这些疾病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出血风险。 4.其他因素   颅内肿瘤、烟雾病、抗凝药物使用不当等,均可能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的“预警信号”要牢记! 脑出血的症状通常来得急骤且严重,常见表现包括:   剧烈头痛:突发性剧烈头痛,往往难以忍受。   呕吐:常表现为喷射状,与进食无关。   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重者可能出现昏迷。   肢体偏瘫:一侧肢体无力、麻木,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   语言障碍:说话含糊不清,或完全失语。   视力障碍:视物模糊,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脑出血的“预警信号”要牢记! 脑出血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 预防脑出血,从生活点滴做起! 脑出血的预防重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并坚持医生的用药方案。 健康饮食: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需尽早戒除。 适度运动:坚持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体质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悦,学会应对压力。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脑血管相关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结语 虽然脑出血是一种凶险的疾病,但并非不可预防。了解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的健康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发生风险。一旦发生脑出血,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将有助于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保护生命和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脑健康,守护美好生活!  
2025.0228
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这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然而,很多脂肪肝患者在认识上仍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反而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
2025.0202
你的智齿,是不是经常发炎疼痛,脸颊还高高肿起?听说智齿没什么用,是不是可以“一拔了事”呢? 那么,智齿到底要不要拔?看完下文,你的心里就有答案了。 为什么会长出智齿呢? 我们所说的智齿,也就是第三磨牙或俗称“近根牙”,是人类口腔中萌出最晚的一颗牙。 对于古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而言,由于食物坚硬粗糙,需要较大的力量和研磨面积,而第三磨牙(智齿)就行驶了这样的职责,但随着人类食物的精细化,人类颌骨逐渐变小,最后的这一颗磨牙就会因为生长空间的受限引起牙齿拥挤、长倒、长歪,甚至还会挤压旁边的好牙,造成临床上智齿区牙龈肿痛、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不适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发烧等全身症状。                           通常如遇以下情况,我们会建议及时拔除智齿! 1.若是牙龈反复肿痛,甚至导致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建议消炎后拔除;若是智齿本身位置异常或没有完全萌出或有龋坏,一般也建议拔除。 2.当智齿位置不正导致第二磨牙龋坏或牙齿松动,一般建议先行拔除智齿后酌情治疗第二磨牙。 3.正畸治疗时,为预防前牙拥挤或正畸治疗后复发,需要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酌情拔除智齿。 4.怀疑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诱因的阻生智齿,应拔除。
2025.0126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2.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是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是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心力衰竭,其中ASCVD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3.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1.高风险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²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有糖尿病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2.糖尿病前期人群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前期人群: 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 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4.如何预防糖尿病? 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 5.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1.健康生活 平衡膳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2.配合诊治 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3.主动管理 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等。 4.平和心态 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 5.寻求支持 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述说,寻求理解和支持。
2024.1114
1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