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医院公告
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共筑患者健康未来 第一季度护理教学查房   为进一步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教学质量,培养护理人员有效评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及患者满意度,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护理部近日成功举办了第一季度护理教学查房活动。本次活动由神经外科护理团队承办,各科室护士长及教学骨干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护理教学的新方向。 会议由护理部孙彩丽副主任主持。孙主任明确了此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强调护理教学查房是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护士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互动讨论及技能示范,旨在培养护士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查房流程详解 1.病例选题与背景介绍 神经外科监护室的艾白雪护士长为大家介绍了护理查房的病例选题背景和查房流程。此次查房的教学目标聚焦在脑疝的早期识别,强调了该病例的典型性和临床代表性,以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通过强化护士对脑疝患者的早期预警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专业性。 2. 患者基本情况汇报 责任护士王玉鑫首先介绍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情进展。通过详细的病例介绍,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护理需求。 3. 专科查体方法讲解与演示 接下来,王玉鑫护士长讲解了专科查体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展示了患者查体的结果。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查体方法的理解,也提升了实操能力。 4. 护理问题讨论与措施总结 根据病例汇报及查体结果,艾白雪护士长组织了讨论,大家积极发言,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最终,大家共同归纳总结了该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5. 脑疝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知识分享 责任护士赵爽分享了脑疝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的相关知识。她详细讲解了三种常见脑疝的关键鉴别点及典型特征,并与参与者进行了现场互动,开展提问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脑疝护理的理解。 查房结束后,艾白雪护士长对本次病例的护理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总结,并回答了大家的疑问,同时提出了后续的工作要求。本次护理教学查房活动气氛活跃,互动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学查房不是终点,而是临床实践的起点”的理念。通过此次查房活动,我们希望能加强护士对脑疝患者“早发现,早识别,早抢救”的护理理念,让每一次查房都成为护理团队突破自我、服务患者的助推器。
2025.0328
2025年3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结核病作为一种长期困扰全球公共健康的疾病,依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估算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达1080万例,其中125万人因结核病不幸去世,结核病重返全球传染病死因的首位。在中国,2023年新发结核病患者为74.1万,在30个高负担国家中位列第三,占全球发病数的6.8%。在北京市,2024年报告的肺结核患者为4729例,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需不断努力。 为了增强全社会对结核病防治的意识,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感控疾控科于3月24日上午9点在北区门诊大厅举行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发放结核病防治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和科普文章、二维码问卷答题、以及发放抽纸等宣传品。在问卷答题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耐心讲解结核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了解结核病的危害以及国家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优惠政策。现场气氛热烈,参与者积极响应,展示了大家对结核病防治的关注和参与热情。 下午2点,感控科在南北院区地下会议室举办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高晓宇老师围绕肺结核的定义、传播途径、主要症状、上报及转诊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同时,结合我院去年肺结核患者的转诊情况,提出了对各科室医生的要求,强调对结核病报卡患者的随访工作,以确保每一位肺结核患者都能获得及时的治疗。 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结核病防治宣传单约230张,纸抽70余包,湿厕纸160余包,问卷答题参与人数超过180人,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约138人。活动不仅增强了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的认识,也营造了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终结结核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增强个人防护意识,争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共同为消除结核病贡献力量。
2025.0324
近日,“体重管理”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国家卫健委雷海潮主任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发声,提出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的计划,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慢性病防治意识。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大家纷纷意识到“国家喊你减肥”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对国民健康的重要倡议。 根据相关研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我国成人的超重肥胖率将达到惊人的70.5%。这并不是在要求每个人都去追求“瘦”,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拥抱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减重、减肥和减脂这三个词常常被混淆。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三者的不同之处。   减重:关注总体重量的变化 减重是指身体总体重量的减少,这包括水分、废物、脂肪和肌肉等成分的重量。当体重下降时,无论是因为哪一种成分的减少,都可以称之为减重。例如,小明在一次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体重从70公斤降到了68公斤。但这并不代表他的身体脂肪减少了,因为体重的下降主要是水分的流失。等到他补充水分后,体重又会迅速反弹。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减重例子,主要是因为水分的流失,而非脂肪减少。  减肥:综合体重管理的过程 减肥通常指通过运动、节制饮食等多种方式使体重降低。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减少体内的多余水分、蛋白质等,目的在于减轻体重。例如,小张通过一段时间的节食和运动,使体重从80公斤降至75公斤。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减少了脂肪,可能还因节食导致部分肌肉流失,同时身体水分也有所减少。减肥的过程较为复杂,体重的整体下降不仅仅是脂肪的减少,还包括其他成分的变化。   减脂:聚焦健康体脂率 减脂则更侧重于减少身体脂肪的含量,而不单纯关注全身体重的下降。它注重降低体脂率,改善特定部位的脂肪积累。单纯追求体重下降有可能导致肌肉流失及代谢率降低,进而引发健康问题。而专注于减脂不仅能塑造更好的体型,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在减肥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减脂,而非单纯的减重,关注身体围度和体脂率的变化,以实现长期的健康目标。   实例解析:减重与减脂的区别 假设你在两周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和大量运动减少了4公斤体重。这一体重的下降可能主要来自水分和肌肉的流失,而不是脂肪的减少。相反,如果你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同时结合有氧运动(如跑步),在一个月内减少3公斤体重,这其中大部分是脂肪,体脂率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甚至肌肉含量有所增加,身材变得更加紧实有型。这种健康的减重方式更可持续,也更符合健康管理的目标。 减重、减肥与减脂各有其独特的定义和侧重点。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不应仅仅关注体重数字的变化,而应更加关注身体成分的改善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在追求美好身材的同时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健康的未来!   ♦营养门诊开诊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营养门诊3月26日正式开诊,为了帮助超重/肥胖人群建立合理减重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减轻体重及体脂肪,营养科特推出体重管理项目,院内报名前5名减重管理免费,欢迎积极报名参加。咨询预约电话:5929-2351。   体成分是身体组成成分的简称,通俗来讲就是身体有多少脂肪,多少肌肉等物质。了解体成分对评价个体身体机能,界定肥胖有重要作用。营养科拥有目前最先进的inbody770人体成分分析仪,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自己。   营养科医生通过专业解读体成分分析,设定个性化、私人定制的营养减重方案,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一日三餐,灵活易坚持。专业营养师辅助调整饮食结构,实时答疑,全程陪伴,您还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交流、一起打卡,开心甩肉!同时配合长期的跟踪随访管理。      
2025.0323
每年的‌3月20日为国际口腔日,也称为世界口腔日‌。这一日期由世界牙科联盟(FDI)发起,旨在提高全球公众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口腔保健习惯。‌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在国际口腔日当天举行了一场“口腔健康、身心健康”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旨在增强周边社区居民的口腔健康意识,普及口腔保健知识。   活动当天现场前来问询的居民络绎不绝,我院医务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参与者,耐心讲解口腔健康知识,从日常的刷牙方式到牙线的正确使用技巧,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示范和指导。同时,医务人员还为居民们免费进行口腔检查,发放口腔保健小礼包,受到了居民们的广泛好评。   口腔科医师孙焕章在义诊中尤为忙碌,他认真地为每一位居民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其中包括早期龋齿检测和牙周病筛查。孙医生表示:“很多居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小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大问题。通过这次义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增强口腔健康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次口腔义诊活动通过医务人员的专业服务与知识宣讲的双重形式,不仅有效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牙齿保健的重视程度,更普及了健康护齿的知识,使预防性口腔护理理念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2025.0323
近日,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消化内镜室成功完成首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标志着我院在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选择。 本次接受ESD治疗的患者,经过前期检查,该患者被确诊为胃窦广基腺瘤,大小约为2.0cm*2.0cm。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面临多种健康风险,影响到生活质量。 对于该患者,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发现如下潜在问题: 生活质量受损 随着胃腺瘤的增大,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饮食习惯,还可能降低日常生活的质量,让患者苦不堪言。     出血风险 胃腺瘤表面的黏膜有可能出现糜烂或溃疡,进而引发出血。初期的少量出血可能通过大便潜血阳性表现,而大量出血则可能导致黑便或呕血,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贫血,并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    恶变风险 胃腺瘤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恶变几率。腺瘤的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等因素均与其恶变风险相关。通常来说,腺瘤越大、绒毛状成分越多、异型增生程度越高,其恶变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发生恶变,发展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将会显著变差,生存率也会降低。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我们的消化内镜室团队经过精心准备,决定为患者实施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SD)。这一手术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不开刀 创伤小、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医疗费用低 通过ESD手术,我们不仅可以有效切除腺瘤,降低其恶变风险,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手术当日,内镜室李兰顺主任医师、王龙副主任医师在麻醉科杨阳医生插管麻醉及张瑞丽护士长护理团队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病变部位的剥离。整个手术过程出血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属于四级手术,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内镜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适应症有早期消化道癌:对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的早期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ESD可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效果。比如,对于直径小于2cm、无溃疡形成的早期胃癌,ESD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 癌前病变:如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这些病变有较高的癌变风险,ESD能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预防癌症发生。例如,在食管、胃或结直肠发现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通过ESD进行治疗。 •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包括来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的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若肿瘤直径一般小于5cm,且边界清楚,ESD可完整切除肿瘤,同时保留消化道的完整性和功能。 此次首例ESD治疗的成功开展,不仅展示了我院内镜室团队的专业实力,也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院领导高瞻远瞩,完善了内镜室的扩建和人员的培训及设备的更新,对内镜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消化内镜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5.0323
1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