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医院公告
五一劳动节丨五一坚守岗位 白衣为盾护安康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共同的节日。在大多数人卸下工作压力,沉浸在节日的欢愉与休闲之中时,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广大医务工作者依然坚守在一线,用无私的奉献和辛勤的付出,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急诊科:24小时在线的   “生命守护站”     急诊科,生命通道24小时的坚守者。作为以急诊抢救为特色的医院,急诊科永远是最热闹、最忙碌的“战场”。抢救室内,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呼吸机的运转声交织在一起,像是死神在叩击生命的门环,又似生命与时间展开的无声拉锯。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制定抢救方案;护士熟练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动作精准利落。在无声的救治战场上,医护团队凭借专业与担当,开辟生命绿色通道,日夜坚守,全力守护每一个脆弱的生命,分秒必争与死神博弈。       护理团队:生命赛道上的   默默护航者     护士,是患者身旁最贴心的守护者。她们如灵动的音符,在各个病房间不停穿梭,以温暖微笑、轻柔话语,慰藉患者焦虑心灵。在重症监护室,她们更是神经紧绷,时刻紧盯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迅速处理突发状况。从精准配药输液,到耐心心理疏导,从细致生活护理,到密切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凭借耐心、细心与爱心,于细微之处完美诠释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成为患者迈向康复之路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外科、手麻团队:无影灯下的 “攻坚战士”     无影灯下,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器械碰撞声交织。手术麻醉中心医护人员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数据变化,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主刀医生的乳胶手套沾着血渍,持着柳叶刀的手却稳如磐石。此刻,他们正与死神争夺一位车祸重伤患者的生命—胸腔里破裂的脏器如同破碎的精密仪器,鲜血不断涌出。“吸引器!”指令简短有力。助手默契配合,迅速吸走阻碍视野的鲜血。止血、修复、缝合,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成百上千次锤炼。汗水顺着医生的额角滑落,却无人分心擦拭。当破损的血管重新接通,停止跳动的心脏再次搏动,手术室里紧绷的气氛才终于缓和。他们脱下浸满汗水的手术衣,又转身走向下一场生命的“攻坚战”。 内科: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者     在医院内科,监护仪的滴答声像一首永不停歇的生命之歌,陪伴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脚步匆匆,却从不慌乱,日夜穿梭于病床之间,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患者健康。面对突发急症和复杂病症,那专注的眼神里满是对生命的敬畏。无论是突发心梗的紧急抢救,还是慢性疾病的细致管理,内科医生总能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判断病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一位老患者动情地说:“看到他们的白大褂,我就觉得安心。”正是这份坚守,让无数生命在内科医护手中重焕生机。 康复医学科:重燃希望的 “生命修复师”     康复师,也是“生命重塑师”。面对步履蹒跚的患者,康复师半蹲下身,稳稳托住颤抖身躯。从摇晃站立到试探挪步,每一次微小进步,都能换来康复师眼中欣喜的星光。而对因骨折疼痛皱眉的患者,康复师轻握对方发凉的手,掌心温度顺着指尖传递,温言细语如春风舒展眉梢,温柔引导让疼痛不再可怕,耐心见证身体机能一寸寸苏醒。在无声的康复战场上,康复师既是妙手仁心的治疗师,也是心灵的守护者,暖心话语似清泉浸润焦虑心田,鼓励眼神如灯塔照亮希望归途,在这片爱与希望的港湾里,患者带着勇气与力量,坚定驶向新生彼岸。 医技科室:精准诊断的 “幕后英雄”     医技科室,如同临床医生的“眼睛”,为疾病诊断提供关键依据。CT室里,技术员温柔地引导患者调整姿势,轻声细语安抚紧张的情绪,指尖在仪器上灵活舞动,为身体拍下珍贵的“健康影像”;诊断医生则化身“影像侦探”,在明暗交织的画面里抽丝剥茧,让病灶无处遁形。检验科仿佛是个永不停歇的“生命实验室”,仪器运转的嗡鸣声与工作人员轻快的脚步声交织成歌。他们双手翻飞,像呵护珍宝般处理每一份标本,仔细核对数据的模样,恰似守护生命密码的使者。这些默默耕耘在幕后的医技人员,用温暖与坚守,成为照亮患者康复之路的“隐形灯塔”。 保障部门:医院运转的   “强力后盾”     行政后勤保障科室,是医院正常运转的 “强力后盾”。当系统信息偶有“小脾气”,信息科工作人员迅速化身“急救医生”,争分夺秒让系统恢复生机,确保每一笔医疗数据精准无误。后勤工作人员像勤劳的小蜜蜂,穿梭在医院的每个角落。他们仔细检修水电设备,让病房始终明亮温暖;认真打扫每一处角落,让医院始终整洁如新。各类保障部门持续供应氧气、血液制品、后勤物资等,为医院这个庞大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为生命救援提供坚实后盾。行政工作人员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维持医疗秩序与服务连续性,是医院平稳运行的隐形支柱。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将守护生命健康的使命扛在肩头,用责任与担当绘就了一幅动人的坚守画卷。无论是冲锋在前的临床医护,还是默默付出的行政后勤保障团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患者筑起生命的屏障,让健康与希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依然温暖而坚定地绽放。
2025.0501
4月29日上午,北京市隆重召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北京市806名劳动模范、446名先进工作者、195个模范集体,并为受表彰代表颁奖。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副院长杨莉同志出席了表彰大会,并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杨莉同志二十余载坚守医疗岗位,她从基层护士成长为管理骨干,以实际担当践行医者初心与党员使命。   作为医院管理者她以时代视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院实际工作并创新实践,促进医院合规发展。作为工会主席,她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塑造具有鲜明特色、内涵深厚的医院文化,为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她无畏严寒酷暑、昼夜交替,始终坚守防控一线,带领应急队员穿梭于各个社区、街道,支援社区核酸采集和疫苗接种,为朝阳区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公益路上,她积极作为。作为医务工作者,她不仅带头献血,还组织员工开展10余次无偿献血活动,为医疗救助贡献力量;多次深入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及医疗知识普及,克服高原反应坚守岗位;连续三年资助山区孩子,关注他们的个人成长及学业情况。 她秉持“医者仁心”的崇高信念,坚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凭借出色表现,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无偿献血工作先进组织者“等荣誉。   此次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不仅是杨莉同志个人的光荣,更是我院全体员工的共同骄傲。我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扬劳动模范精神,凝心聚力、不忘初心,推动医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社会健康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2025.0501
2025年全国爱国卫生月与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期间,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联合十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家庄站,于4月24日开展“健康养肺,畅享呼吸”为主题的社区健康专项义诊活动。活动由党工办统筹,整合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资源,协同医保办、护理部等部门,构建“防、治、管”一体化服务体系。 党建引领,医保惠民暖人心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总支积极响应医保基金安全宣传月活动,现场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医保管理专家面对面为社区居民讲解门诊共济、药品追溯码及欺诈骗保的危害和后果,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医保观念,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切实提升群众对医保政策知晓率与服务满意度。同时现场发放《医保便民服务卡》《呼吸健康手册》等资料200余份。   专业助力,强化呼吸健康防护 呼吸内科专田桂珍主任团队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筛查、春季花粉过敏防治及呼吸康复训练等专题讲座,并进行呼吸功能监测,帮助居民掌握肺功能状况与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心血管内科的李小阿医生同步开展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指导疾病早诊早治与日常健康管理。   中西医协同,健康服务 中医科专家沈爽现场望闻问切开展辩体质与节气养生指导;护理部组成的“白衣天使健康管家”团队为居民测量血压和血糖,保障现场诊疗建议的科学准确。   本次活动获得区域群众广泛关注与支持,通过医保政策宣传、专业医疗义诊、科普宣教及互动体验,助力居民掌握肺部健康知识,防范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春季高发性呼吸道疾病。活动旨在传递“健康养肺,畅快呼吸”的理念,切实保障社区居民身心健康。  
2025.0427
聚焦学术前沿! 我院王文璋教授在第三届全国胸壁外科大会分享纵隔感染诊疗经验   4月19日,第三届全国胸壁外科大会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盛大启幕。来自全国的 400 余位胸壁外科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举。此次大会中,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王文璋教授受邀参会,并以《隐性与开放性纵隔感染诊断治疗分析》为题,分享了前沿学术成果,为推动胸壁外科诊疗水平的提升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大会开幕式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赵增仁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对胸壁外科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教授作为大会名誉主席,回顾了胸壁外科从诞生到蓬勃发展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两位专家的致辞,不仅彰显了胸壁外科领域的蓬勃生机,也为此次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调。   在学术环节中,王文璋教授的分享无疑是一大亮点。纵隔感染,尤其是隐性与开放性纵隔感染,因其病情复杂、诊断难度大、治疗风险高,一直是胸壁外科领域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王文璋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他首先详细剖析了隐性与开放性纵隔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通过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先进的检查手段,实现早期精准诊断。在治疗方面,王文璋教授结合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与自身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针对不同类型纵隔感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其专业且实用的分享,为与会专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此次大会为全国胸壁外科专家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而王文璋教授的精彩讲授,充分展现了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在该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学术影响力。我院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   未来,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将继续深耕胸壁外科领域,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同行的合作与交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为我国胸壁外科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2025.0425
近日,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微创骨科门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康复良好的吴女士(化名)。她专程携带一面鲜红的锦旗,亲手送到微创骨科吴医生及其团队手中,以感谢他们在她因车祸救治及康复过程中给予的全力支持。这面锦旗上写着“医术精湛,尽职尽责”,浓缩着她从伤后行动不便到如今步履轻盈的康复故事。 吴女士在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中受伤,被紧急送至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微创骨科和急诊科迅速启动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吴医生与团队及时为患者处理外伤,稳定了她的生命体征。吴医生表示,在陈同林主任的带领下,科室采用微创治疗方法,结合疼痛管理和早期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 吴医生强调:“现代骨科不仅需要精准技术,更要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在陈主任的指导下,微创骨科团队通过术后24小时的密切监护和出院后的定期回访,已成功帮助许多患者逐渐恢复健康。吴女士的案例正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   我们始终相信,医疗不仅是治病,更是关怀与陪伴。感谢每一位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将继续以高超的技术和温暖的服务,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与幸福。
2025.0425
1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