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医院公告
生死竞速,开辟复杂纵隔感染治疗新思路 ---北京安贞医院与我院多学科协作联合救治一名复杂纵膈感染患者 生死竞速 急诊抢救争分夺秒   2025年1月16日凌晨三点,一辆120救护车紧急抵达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救护车门打开时,腥臭味扑面而来。担架上的患者面色青紫,胸前的脓血浸透了纱布,生命体征监测仪发出警报。 这名患者今年45岁,四个月前,因主动脉夹层A型在外院接受了急诊手术和主动脉人工血管植入术。然而,术后他不幸并发严重的胸骨感染,尽管经过多方努力,效果仍不理想。 为了挽救生命,原救治医院紧急联系了我院王文璋教授团队,该团队在复杂胸骨深度感染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经过转运,患者抵达我院时,胸骨裂口深可见骨,心脏的搏动在裸露的创口中触目惊心。 我院接到求救信号后,迅速启动了“生命救援绿色通道”。院领导及时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迅速组建了由胸科中心、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医学影像科等多个科室专家组成的抢救小组。 命悬一线 致命的术后感染 CT影像显示,患者胸骨正中切口完全裂开长达25厘米,深处的胸骨断端与腐肉交织。更为严重的是,人造血管被脓苔和细菌生物膜覆盖,抗生素难以渗透,随时可能出现大出血或器官衰竭。感染已蔓延全身,患者面临深度昏迷,呼吸衰竭使血氧降至60%,肾功能指标飙升,血液中检出多重耐药菌。 纵隔是胸腔的核心区域,深部感染容易扩散引发脓毒血症和休克,死亡率高。面对如此险境,王文璋教授团队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制定了控制感染、重建屏障和修复功能的“三步走”战略。 向死而生 重塑胸骨“生物铠甲” 1月23日,手术如期进行。团队精准分离病灶,清除深部感染和坏死组织。胸壁重建面临挑战,患者身体虚弱,传统钢丝固定排异风险高。王文璋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自体胸大肌肌瓣移植技术,剥离患者自身的胸大肌,塑形为适合胸廓的“生物铠甲”。这种方法不仅填补了缺损,还利用肌肉的血供优势促进再生,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王文璋教授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重症ICU 立体护航生命 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仍未脱险。ICU团队24小时严密监护,动态调整治疗方案。面对多重耐药菌,团队应用“抗生素鸡尾酒疗法”,成功控制了细菌的浓度。同时,患者的低蛋白和贫血问题也得到了重视,医护团队设计了“序贯营养方案”,通过联合肠内和静脉营养支持,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 【宁波教授(前排)带领团队查看患者病情】 两院协作,强强联手 悬崖边抢夺生机 3月23日,患者的纵隔引流管突然涌出大量鲜血,血压骤降。ICU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补液、紧急输血、药物升压、压迫止血,多线并进稳住了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这个紧急时刻,医院向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脏大血管专家朱俊明教授团队求援,朱教授团队迅速到达。在持续出血的情况下,团队决定启用体外循环,在无血流状态下精准缝合血管裂口。经过5小时的努力,成功止血。 【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教授(左)与王文璋教授(右)完成手术后合影】 大网膜移植 开创感染救治新思路 然而在术后的一次换药中,患者再次面临危机:胸大肌肌瓣被细菌侵蚀,纵隔大血管重新裸露。此时,王文璋教授面临选择:人工材料可能导致排异与感染,而保守治疗则意味着放弃。最终,手术团队决定借鉴腹腔外科技术,采用大网膜移植修复纵膈胸骨缺损。 4月15日,手术顺利进行,经过精心折叠的大网膜被移植至纵膈,填充了空腔。术后第7天,移植的大网膜开始生长出新生血管,肉芽组织逐渐覆盖了缺损区域。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的体温和血象指标也有所好转。这一技术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为复杂纵隔感染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患者康复后与医院救治团队合影】 医患情深 协作创造奇迹 5月29日,经过127天的努力,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从卧床状态到重新独立行走,这一过程凝聚了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智慧与努力。在此期间,医院联合北京安贞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多次会诊,累计进行15次MDT会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最终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保障。这场生命保卫战的背后,是现代医学团队协作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5.0624
  我院赵海磊副主任医师受邀参加第二十届全国烧伤与创面修复大会、2025年中国医促会烧伤医学年会暨第十三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会全委会 盛夏六月,万物竞秀,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赵海磊,于2025年6月12日至14日受邀参加第二十届全国烧伤与创面修复学术会议。 在会议上,他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联合骨搬运序贯治疗小腿广泛软组织损伤伴胫骨大段缺损的临床效果》为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充分展示了我院在这一领域的卓越技术实力和前沿学术成果,也为推动烧伤与创面修复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作为我院重点科室,赵海磊副主任医师长期深耕临床一线,在复杂创面修复与肢体功能重建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汇报的临床案例,聚焦小腿广泛软组织损伤伴胫骨大段缺损这一临床难题。这类患者往往因创伤严重、治疗周期长,面临肢体功能丧失甚至截肢风险。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联合骨搬运序贯治疗,恰似为这类患者量身定制的“破局之策”。 该技术融合了显微外科与骨再生技术的双重优势。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技术依托科室成熟的显微外科平台,通过精准切取皮瓣、超显微血管吻合,为创面提供血运良好的软组织覆盖;骨搬运技术则利用牵张成骨原理,促进胫骨缺损部位的骨组织再生。二者序贯实施,既保障了软组织修复的时效性,又实现了骨结构重建的完整性,在临床实践中,赵医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特征优化治疗方案。 例如:在血管吻合环节,凭借扎实的显微操作功底,保障皮瓣成活率;在骨搬运阶段,通过动态监测骨痂生长情况,实时调整牵引参数,有效缩短骨愈合周期。多年来,团队运用该技术已成功救治数十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0%以上,相关成果已发表核心期刊。 此次全国学术会议上,该发言凭借详实的临床数据、创新的技术思路,以及多例典型病例的全程展示,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与认可。现场多位国内知名专家高度评价,该技术体现了烧伤与创面修复领域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更体现了在供瓣区修复策略,运用髂腹股沟皮瓣移植、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接力覆盖供区上的技术经验,并对受、供区提供多种血管吻合方式,为复杂创伤救治提供了可借鉴的临床路径。 未来,我院将继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深化显微外科、骨再生医学、再生医疗技术等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同时加强与国内顶尖团队学术交流。正如会议中所倡导的“重视创面愈合,以慢创体系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我们将以更精湛的技术、更温暖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治愈希望,为烧伤与创面修复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5.0623
近日,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院办接到一通饱含感激的电话。电话中,一位女士情绪激动地表达着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深深谢意:“我特别感谢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宁波主任、谷利群主任,还有全体医生、护士和护工人员,尤其是尹倩倩医生。他们给了我们家属暖心的安慰,要是没有他们的悉心治疗,我的父亲不可能这么快康复。”  时间回到5月中旬,唐山市76岁的刘老先生在家干活时,不慎从1米高处摔落。事故发生后,刘老先生颈部剧痛、四肢活动受限,家属立刻将其送往当地医院。鉴于伤势严重,当地医院建议转至北京进一步治疗。经家属商议,最终决定将老人转入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 据尹倩倩医生回忆,患者入院时虽神志清醒,但精神状态不佳。结合外院影像学检查,患者被确诊为“颈椎骨折脱位、颈部脊髓损伤(ASIA A级)、双肺肺炎”。进一步检查还发现老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肺栓塞高危风险,病情十分危急。 面对复杂且严峻的病情,医院重症医学科宁波主任团队迅速行动。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治疗方案。5月15日,医疗团队为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有效防止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同一天,脊柱外科团队在全麻下为老人成功完成“颈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稳定了脊柱结构。考虑到患者呼吸功能持续受限,医生又为其进行气管切开术,确保气道通畅。 在患者住院期间,康复医学科也同步介入支持。通过开展四肢瘫综合训练、血液循环驱动治疗等康复手段,助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医护人员更是24小时轮班监护,密切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近三十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和悉心照料下,刘老先生最终达到出院标准。这场与死神的较量,充分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专业实力,也让患者和家属在病痛中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带来的温暖关怀和生命希望。 这通充满感激的电话,不仅是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最高褒奖,更是对每一位医护人员默默付出的认可与肯定。医院表示,将以此为动力,继续坚守医者初心,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书写守护健康的动人篇章。  
2025.0616
                      2025年6月14日是第22个“世界献血者日”,我国的活动口号是:“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该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血液捐献迫切性和拯救生命价值的认知,鼓励定期献血以保障血液供应稳定,同时彰显献血者对他人健康的积极影响,弘扬团结仁爱互助的价值观。献血不仅是对生命的敬重,更是健康与希望的传递,呼吁全社会关注无偿献血。 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已经连续十年组织员工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更在过去的三年里,荣获北京市献血办公室颁发的“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称号。十年间,全体职工积极响应,其中28位职工的献血量突破1000毫升,用行动诠释爱心。这些成就数字的背后,不仅彰显了我院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坚定支持,更彰显了全体职工以热血传递生命温度的公益情怀与责任担当。 我院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鼓励员工投身无偿献血事业。每一位献血者都是崇高的英雄,他们以无私奉献改变他人命运,为社会传递温暖与希望。正如我院职工所践行的--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这种精神也是我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向所有参与献血的职工致以衷心感谢与崇高敬意,你们的热血奉献,既是医院前行的动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温暖力量。 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献血者日,继续弘扬无私奉献的献血精神,感召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让我们以热血为介,传递爱心火种、点燃生命希望,用我们的微薄之力为他人带去温暖与力量。 让我们共同为生命挽袖献血,为人间大爱加油助力每一次伸出手臂,都是对生命最赤诚的回应!  
2025.0615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