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医院公告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全院职工从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砥砺奋进力量,自觉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工会于6月12日至30日成功举办了为期19天的“书香润初心 红色永传承”线上共读红色经典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著作,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崇高精神。活动采用线上平台进行,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共有38名来自不同科室、岗位的职工踊跃报名参与。在为期19天的活动中,大家坚持每日阅读、积极打卡、分享心得,在线上形成了比学赶超、互促共进的浓厚学习氛围。活动通过签到天数、累积学习得分和总阅读时长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排名,科学、全面地反映了职工的学习投入度和成效。 排名前五的分别为 第一名:信息科--宋乐 第二名:后勤部--刘丽燕 第三名:康复医学科--王凯 第四名:康复医学科--赵利军 第五名:手足外科--张正善 在活动期间,大家通过阅读红色经典,使职工们对党的奋斗历史、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筑牢信仰之基。从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格中,职工们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更加坚定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使命,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本次线上红色读书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党的生日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淬炼。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习载体,引导广大职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立足岗位、担当作为的实际成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伟大事业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25.0724
为全面总结医院上半年运营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当前运营管理、医保合规及学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进一步提升中层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7月19日至20日,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组织召开了上半年运营工作总结会暨运营管理、医保合规、学科建设中层干部培训班。院领导及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行业专家1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大会主持由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杨莉担任。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杨莉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 常务副院长 邱广伟 大会首日,由邱广伟常务副院长作医院上半年运营工作总结报告。他基于各类详实的医疗数据,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系统梳理了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下半年工作重点进行了周密部署。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 医保办主任 张昕 医保合规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医保办主任张昕围绕2024年总额预付清算解读及DRG工作进展为主题,全面回顾了上半年医保工作。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 财务部主任 刘娜 财务部主任刘娜以“财务智慧赋能医院管理”为题作报告,她深入剖析了资金流出与成本管控的关联,并辅以实例说明。分享医院借财务智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见解,强调优化资金配置、精细化管理控成本的重要性。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 物价办主任 张淑清 物价办主任张淑清针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落地政策的最新变化进行了权威解读,特别对护理类、放射类项目进行了专业细致的对比分析。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 院长 邹卫军 针对当下民营医院发展困境,院长邹卫军以“民营医院如何在当前大环境中破局突围”为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刻剖析了当前医院面临的困境,强调医院要主动适应改革、积极创新求变、勇于刀刃向内,通过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差异化特色专病品牌,辅以高效的运营管理和科学的绩效激励,才能突破传统发展瓶颈,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原北京积水潭医院病案统计科主任 兼医院综合统计中心主任、高级统计师 李宪 原北京积水潭医院病案统计科主任兼医院综合统计中心主任、高级统计师李宪,围绕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的规范化填报展开系统且细致的讲解。在医保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李宪主任结合我院肿瘤、康复、急诊、手术等重点学科的临床特点,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深入拆解填报要点,精准指出易出错环节,助力与会人员全面掌握规范填报的核心要领。     为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寻求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我院特邀医疗管理界知名专家,聚焦“医保严控下医院破局之道”“民营医院特色学科建设路径”“专病专家品牌核心塑造”及“门诊服务提效与流程优化”四大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与前瞻探讨,为我院在新形势下明晰方向、提升效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可行的发展路径。 本次大会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深入分析运营管理中的痛点难点、精准解读政策动向,为医院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严守医保合规底线、强化学科建设实力,为打造特色鲜明、技术过硬、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医疗机构而不懈奋斗,共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5.0724
近期,中国骨科界年度学术盛宴——第十六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年会 (CAOS 2025) 在湖南长沙盛大举行。本届年会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擘画骨科发展蓝图。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微创骨科陈同林主任连续五届参会并发言,非常荣幸的是本届年会担任了非公医疗分会场的主持。 在骨盆髋臼会场,陈同林主任针对治疗上非常棘手的骶骨U型骨折,分享了自己的治疗经验。创新性的提出了以双侧椎旁肌入路取代传统的后正中入路,以间接复位取代传统的切口复位,以骶髂三角固定取代传统的创伤大、并发症多的腰椎骨盆固定。此种创新的治疗方式得到了国内骨盆髋臼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会场上,陈同林主任针对7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髋臼双柱骨折这类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做了《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高龄老人髋臼双柱骨折》的发言。指出年龄并非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区,积极的手术治疗较之保守治疗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但要注意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复位及固定困难,另外需要同时考虑手术时间和复位质量之间的平衡,所以熟练的技术以及精准的复位固定效果尤为重要。 通过参与此次学术交流,展示了我院骨科在骨创伤尤其是骨盆髋臼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特色,并加强了与全国多所知名医院、知名专家的交流,对我院骨科的发展和社会声誉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后续我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化合作成果,吸纳前沿理念与技术,以更高标准推动学科建设提质增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高质量诊疗服务。   陈同林,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院长助理,微创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于复杂的四肢骨与关节与脊柱损伤的处理,对于骨盆髋臼骨折的急救及手术治疗有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熟练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进行四肢骨与关节及脊柱损伤的微创内固定的治疗。在国内率先提出骨盆垂直不稳定骨折的微创骶髂三角固定理念并成功应用于临床;设计并临床应用骨盆通道螺钉器械进行骨盆环损伤的治疗;首创Infix结合空心钉治疗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前环损伤。 社会职务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盆髋臼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非公立医疗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学组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区创伤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骨创伤与孟氏疗法学组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ERAS学组委员;301环骨盆联盟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促会)骨科分会骨盆髋臼学部委员;北京解剖学会骨科解剖分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 所获荣誉 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医学会第十九届骨科年会暨第十二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十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创伤外科组三等奖;第十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创伤外科组优秀奖;获国家专利2项;北京市朝阳区科委课题1项;在《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论文;50多次在COA、BOA、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骨科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年会等会议上做大会发言。  
2025.0721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的静脉通路选择。它通过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后置入一根导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化疗或输入粘稠药物(如脂肪乳、白蛋白、血浆等)的患者,降低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并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 优势 长留置时间:最长可在体内留置一年,减少频繁穿刺带来的不适。 安全便捷:适用于输液、输血及高渗透性药物,降低外周血管刺激。 改善生活质量:保证按计划、准确无误地接受治疗。        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清洁干燥:请勿擅自撕下贴膜,发现问题及时请护士更换。 适度运动:可进行日常活动,但应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 淋浴注意:淋浴前缠绕保鲜膜,防止水进入导管。 定期维护:每7天冲管、更换贴膜和肝素帽,首次置管24小时后需更换敷料。 观察异常情况:如发现发红、疼痛或肿胀,需联系医生。        置管术后当天的护理要点 手臂抬高:术后当天保持穿刺侧手臂抬高,避免用力。 压迫穿刺点:术后需对穿刺点进行30分钟压迫,防止出血。 适度运动:4小时后可进行手部功能运动,例如: *手指运动:五指伸屈和握拳,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手腕运动:上下活动手腕,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握拳运动:握拳5秒,慢慢松开,20-30次为一组,每日3-4组。        置管术后24小时的注意事项 敷贴更换:术后24小时内护士常规更换敷贴,之后每周一次。 握拳运动:继续进行握拳运动,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力度。        置管后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压迫手臂:平躺或侧卧时朝未置管侧手臂方向。 穿衣服时注意:穿衣时先穿置管侧手臂,脱衣时先脱未置管侧。 淋浴注意:可淋浴但避免盆浴,淋浴前做好防水措施。 适度家务和运动:可做一般家务和轻度运动,但避免重物和剧烈活动。 避免血压测量:请勿在置管侧手臂测量血压。        PICC门诊 时间:周一至周五 08:00-11:30;13:30-17:00(节假日除外)。 地点: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南区综合楼综合内科门诊。 联系电话: 北区:5963 2128 南区:5929 8900
2025.0711
近日,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原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消化内镜室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成功开展了首例食管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这一成就标志着我院在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此之前,我院已熟练开展胃ESD手术,而此次食管ESD手术的成功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治疗体系。 食管作为连接咽喉与胃部的重要通道,其管壁薄、蠕动频繁,周围血管和神经分布复杂,因此在此部位实施ESD手术,对术者的操作精准度、稳定性及团队配合度要求极高。 此次手术的患者为一名60岁的男性,因去年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平滑肌瘤而入院复查。胃镜检查:距门齿25cm可见约0.7cmx0.6cm隆起,表面光滑,NBI检查未见异常血管,超声内镜检查示病灶呈均匀低回声,起源于食管壁固有肌层,边界清晰。(图1-2)     图1 食管平滑肌瘤胃镜图像 图2 食管平滑肌瘤超声胃镜图像 内二科主任孙淑芬与内镜室主任医师李兰顺在经过详细的胃镜与超声内镜检查后,确认该肿瘤的性质和位置,与患者沟通后,最终决定进行内镜下微创切除治疗。 手术于6月10日在麻醉科杨阳医生的全身麻醉下,由李兰顺主任医师、王龙副主任医师及张瑞丽护士长组成的团队共同为患者实施了食管平滑肌瘤的内镜下粘膜下剥离切除术(ESD)。(图3-6)   图3 切开逐层剥离肿瘤   图4 肿瘤切除后创面 图5 金属钛夹封闭创面 图6 留取肿瘤标本 此次食管ESD手术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我院消化内镜团队长期技术积累与探索创新的成果。自开展胃ESD手术以来,团队已经成功完成多例胃肠ESD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不断总结手术技巧、优化操作流程、开展学术交流与培训,团队成员的内镜操作水平显著提升,为食管ESD手术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常见肿瘤,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过程,肿瘤小时通常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较大时可有咽下不适或异物感,有的可能出现胸痛,消化功能紊乱,反酸等症状。平滑肌瘤的确诊需要做胃镜或超声胃镜检查,肿瘤伴有明显临床不适症状者,应该及时选择内镜下微创切除治疗。内镜下ESD切除食管平滑肌瘤属于4级手术,是内镜下最复杂的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中精确控制深度和范围以避免出血和穿孔,同时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对术者的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无外科手术切口,可保留消化道结构完整,疗效准确,可重复性好,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过程体验良好,患者所需医疗资源少,整体医疗费用较低等,不失为食管平滑肌瘤治疗的最佳选择。 医院高度重视消化内镜学科的发展,持续引进先进设备,为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成熟应用,整合了消化内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高效。未来,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消化内镜室将以此次手术为新起点,继续深耕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领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开展更多新技术、新项目,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的消化道健康保驾护航!  
2025.0707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