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的科学护理是烧伤与创面修复效果的关键保障。针对我科出院患者随访群中及电话随访中高频咨询的问题,我们从复查管理、伤口异常处理、疤痕护理三大核心维度,为大家提供专业、可操作的康复指导,助力居家护理顺利恢复。
复查管理:把握节奏,筑牢恢复“防线”
复查是需要医生动态评估您创面愈合的情况、及时调整方案的重要环节,绝非“可选项”,需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复查时间:常规情况下,术后1周需进行首次复查,此后根据创面愈合阶段调整间隔,浅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可每2-4周复查1次;深度烧伤或行植皮手术的患者,需遵医嘱缩短复查间隔(通常1-2周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疤痕进入稳定期。
2.知晓复查必要性:部分患者认为“伤口看着愈合了就不用复查”,实则不然。复查时医生会通过专业检查判断创面是否存在潜在感染、上皮组织生长是否正常,同时评估疤痕增生风险,提前干预可有效降低疤痕加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3.掌握提前复查指征: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联系我科室就医复查:创面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伤口周围皮肤温度明显升高;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5℃)等全身症状。
伤口异常处理:科学应对,避免二次损伤
出院后伤口出现水疱、破溃是患者及家属最焦虑的问题之一,需先判断“正常与否”,再针对性处理:
1.水疱的异常判断
正常情况:创面愈合早期(术后1-2周内),新生上皮组织较脆弱,若局部轻微摩擦或压力刺激,可能出现直径<1cm的小水疱,疱液清澈、无疼痛或瘙痒加剧,这是皮肤修复过程中的阶段性反应。
异常情况:水疱直径>1cm、泡液浑浊或呈淡黄色/血性;伴随创面红肿、疼痛、渗液;水疱反复出现且逐渐增多,多提示局部感染或愈合不良。
2.水泡的正确处理方法
小水疱(直径<1cm):无需挑破,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保护,避免摩擦破损;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棉柔湿巾清洁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即可,通常3~5天可自行吸收。
大水疱(直径≥1cm):切勿自行用剪刀、针头挑破,需联系科室医院处理。医生会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泡液,保留疱皮(起到保护创面作用),随后涂抹抗菌药膏并包扎,降低感染风险,切记禁止自行处理。
3.绝对禁止的行为:不要用手挤压水疱、撕去疱皮;避免在伤口处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不要自行使用非医嘱药膏,以免刺激创面或掩盖病情。
疤痕护理:规范用药,降低增生风险
疤痕管理是烧伤与创面修复后的长期任务,疤痕药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最终效果
1.用药时机:创面完全闭合、上皮组织覆盖完整(即伤口无渗液、无破损)后即可开始使用,通常在术后2-3周左右,过早使用可能刺激未愈合创面。
2.正确使用方法:取适量疤痕药(通常为薄薄一层,能覆盖疤痕区域即可),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3~5分钟,促进药物吸收;每日使用2~3次,用药前需用温水清洁疤痕区域,擦干后再涂抹。
3.用药注意事项:首次使用前,先在耳后或手臂内侧小范围涂抹,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后再用于疤痕处;若用药期间出现皮肤干燥、轻微瘙痒,属正常现象,可适当减少按摩力度,若瘙痒剧烈或出现皮疹,需立即停药并联系医生。
4.停药时间:疤痕药需持续使用至疤痕进入稳定期,通常为创面愈合后6-12个月。增生性疤痕患者可能需延长用药时间(遵医嘱),切勿自行提前停药,以免影响抑制疤痕增生的效果。
5.联合护理建议:用药期间可配合疤痕贴使用(每日佩戴8~12小时),增强加压抑制疤痕增生的效果;同时避免疤痕区域长时间暴晒,减少色素沉着风险。
术后恢复是“医患协同”的过程,科学护理、及时沟通是关键。若您在恢复过程中遇到上述未提及的问题,欢迎随时通过随访群、科室咨询电话或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我们将全力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咨询电话:科室咨询电话:(010)5963 2218/ 1800138****